吉吉事風水網:一個集風水、看相、起名、星座、國學平臺網

所在位置:

首頁姓名百家姓鄒姓的起源 鄒姓由來

鄒姓的起源 鄒姓由來

時間:2016-11-01關鍵詞:  
歷史來源「鄒」源出一;以國名為氏。據《說文解字》所載,春秋初期有邾婁國,為魯國的附庸小國,在山東鄒縣,戰(zhàn)國時魯穆公將「邾婁」改名為「鄒」。后被楚國所滅。其后人以「鄒」為氏。二;出自子姓。據《元和姓纂》所載,為春秋時宋愍公之后,正考父食采邑于鄒邑,其后亦有「鄒」氏。鄒氏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一些:1出自姒姓。這種說法稱鄒氏為越王勾踐之后。2出自子姓。稱鄒氏為商紂王微

鄒氏

分布地區(qū)

主要有范陽郡。1范陽郡。三國魏黃初七年置郡,其治所在薊縣,相當于今北京市昌平、房山及河北省涿縣一帶。

歷史來源

「鄒」源出

一;以國名為氏。據《說文解字》所載,春秋初期有邾婁國,為魯國的附庸小國,在山東鄒縣,戰(zhàn)國時魯穆公將「邾婁」改名為「鄒」。后被楚國所滅。其后人以「鄒」為氏。二;出自子姓。據《元和姓纂》所載,為春秋時宋愍公之后,正考父食采邑于鄒邑,其后亦有「鄒」氏。鄒氏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一些:1出自姒姓。這種說法稱鄒氏為越王勾踐之后。2出自子姓。稱鄒氏為商紂王微子啟的后代。公元前11世紀周平公把商的周圍地區(qū)封給殷紂王庶兄微子啟,建立宋國,建都于商丘,其后三朝采食于鄒邑,其第五世孫叔梁仡以邑名“鄒”為姓。所以稱之為山東鄒氏。3出自曹姓,以國家的名稱作為自己的姓氏。上古時有邾婁國為狹所建,戰(zhàn)國時魯穆功改邾婁國為鄒國。后來鄒國被楚國所滅后有鄒氏,亦為山東鄒氏。4為蚩尤之后。據《拾遺》所載,黃帝在打敗蚩尤以后遷其民至鄒屠,根據地名命名為鄒屠氏。

遷徙分布

據鄒氏族譜及有關資料記載,鄒氏早期主要在其發(fā)源地即今山東境內發(fā)展繁衍,至秦漢時期,他們中的有一支遷至范陽,發(fā)展成為望族。西漢以后,范陽鄒氏逐漸南遷至河南鄒坊,成為較強的一支。漢代有鄒廷任襄陽令,在當地安家,其后裔有一支遷到雍州。西晉有新野人鄒湛以才學知名,在朝廷做了國子祭酒、少府,其子孫有一支遷到衡州。東晉十六國時,由于戰(zhàn)亂,中原士族大舉南遷,鄒氏的一部分隨之渡江,定居于今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的一些地方。唐初,陳政、陳元父子奉命入閩開辟漳州,攜一部分鄒氏隨從同往,后在福建安家。又,唐德宗貞元末年,鄒垣因避戰(zhàn)亂,自今安徽遷入福建,其子孫繁衍分居于邵武等縣。北宋有鄒異,長樂人,元佑中舉經明行修,這說明北宋時已有鄒鄒氏居于廣東。南宋時期,有泰寧人鄒應龍任初權參加政事,他的子孫散居閩、粵,還有遷到廣西樂平的?,F在臺灣的鄒姓人及僑居新加坡等國的鄒氏華僑,主要是從廣東、福建遷去的。

堂號

1“碣石堂”:戰(zhàn)國時期的鄒衍,深通陰陽、盛衰、興亡之道。燕昭王招賢,專門建造了碣石宮來招待鄒衍。2“諷諫堂”:戰(zhàn)國時期的鄒忌,看到齊威王不喜歡聽別人向他提意見,于是以巧妙的方式規(guī)勸他。齊威王接受了他大意見,下令:凡是對他提出意見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獎賞。一開始大家都爭著給他提意見,兩個月以后,提意見的人很少了,三個月以后,提意見的人幾乎沒有了,大家把能提的意見都提完了。齊威王收集了這些意見,改正了自己的錯誤,把國家質理得很好。著就是鄒忌諷諫的結果。所以鄒氏又稱“諷諫堂”。3“范陽堂”:秦漢時期,鄒氏人有一支從今山東境內遷至范陽,后發(fā)展成為望族,所以鄒氏人以“范陽”為堂號。

家乘譜牒

1江蘇:鎮(zhèn)江潤州鄒氏宗譜四卷、鎮(zhèn)江潤州鄒氏宗譜六卷、丹陽云陽鄒氏重修宗譜十卷、丹陽云陽鄒氏宗譜十六卷、武進鄒氏家乘四十八卷、武進鄒氏家乘三十二卷、無錫鄒氏宗譜三十六卷、常熟小山鄒氏支譜一卷、范陽鄒氏家譜2浙江:紹興鄒氏家譜四卷、常山鄒氏家譜十二卷首一卷、常山鄒氏家譜不分卷3安徽:桐城鄒氏宗譜三十卷、懷寧懷化鄒氏宗譜七卷4福建:閩南鄒氏族譜閩西鄒氏族譜5江西:南昌省會鄒氏祠主錄不分卷、修水鄒氏族譜卷、銅鼓鄒氏宗譜一卷、宜黃鄒氏宗譜卷、6湖北:黃岡鄒氏宗譜卷、麻城鄒氏宗譜八卷、邵陽鄒氏宗譜五卷、新化鄒氏重修譜不分卷7廣東:中山沙湖鄒氏宗譜不分卷、龍川縣鄒氏族譜八卷丶興寧.梅縣.五華.紫金.揭西.南海等縣市均有新修鄒氏族譜丶大埔鄒氏族譜初基8四川:長壽鄒氏家譜四卷、和江鄒氏范陽正宗譜一卷、內江鄒氏族譜一卷、建昌鄒氏家譜不分卷、鄒氏族譜二卷、鄒氏族譜卷、鄒氏宗譜十六卷、鄒氏宗譜、鄒氏族譜、鄒氏族譜九卷首一卷、鄒氏宗譜一卷

家族名人

鄒魯氏其女為帝嚳之妃。黃帝戰(zhàn)敗蚩尤,千其民于「鄒魯」之地。

鄒衍(前305?~前240?)戰(zhàn)國時齊人。長于思辯,倡九州島說、五德終始說,為陰陽家的先驅。著書立說,名重諸侯,燕昭王曾師事之。因其言論迂大而閎辯,齊人稱之為「談天衍」。

鄒容:四川巴縣人,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烈士,1903年著有《革命家》,宣傳革命,號召推翻清朝統(tǒng),建立中華共和國。《蘇報》刊文介紹,影響盛大。1905年死于監(jiān)獄中。有《鄒容文集》。

鄒伯奇:清代科學家,字特夫,廣東南海人。精通天文、歷法、算術。把數學應用于實際,總結我國關于幾何學方面的經驗,寫成比較完整的幾何學著作《格術補》。用數學方法表述了反光鏡、透鏡等的成像規(guī)律以及關于眼鏡、望遠鏡、顯微鏡等光學儀器的基本原理。另外還著有《赤道星圖黃道星圖》等。

鄒亮:明代學者,共詩文,為景泰十才子之一。喜藏書,著有《鳴柯》等書。

鄒元標:明江西吉水,萬歷進士。剛作官的時候因得罪張居正而被貶,于是潛心研究理學。張死后,他又出來作官,以敢言著稱,母死后居家講學三十年,為東林黨首領之一。與趙南顯、顧憲成號為三君。后為魏忠賢所忌,被迫辭官而歸。著有《愿學家》。

鄒守益:明學者,字謙之,號東郭。安福人。官至南京國子祭酒。師從王守仁,強調“縝獨”、“戒懼”。著作有《東郭集》。

鄒忌:鄒氏家族在戰(zhàn)國時期有名的人物,以鼓琴游說齊威王,被任為宰相。他曾勸說齊威王納諫,導致齊國實力加強。

本文來自網絡或者會員投稿,只為了傳播更多內容,本站無任何商業(yè)用途,不對真實性承擔任何責任,如內容有侵權,請聯系本站郵箱:547532433@qq.com。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;
評論(0)

表情 0/500

站內所有文章來自網絡轉載與個人征稿文章,且僅為個人學習、研究或者欣賞,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非商業(yè)用途,文中內容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
Copyright ? 2015 吉吉事資訊風  閩ICP備15015615號  技術支持: 微魔法建站平臺